查询

金声玉色

jīn shēng yù sè
Golden voice and jade color
“金声玉色”的成语拼音为:jīn shēng yù sè,注音:ㄐㄧㄣ ㄕㄥ ㄩˋ ㄙㄜˋ,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,年代:古代成语,出处:《尚书大传》第四卷:“千七百七十三诸侯,皆莫不磬折玉音,金声玉色。”,基本解释: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。,例句:宋代·辛弃疾《贺新郎·夷犹未尽知》词:“不遇韩顼九迁官,金声玉色不归家。”
拼音jīn shēng yù sè
注音ㄐㄧㄣ ㄕㄥ ㄩˋ ㄙㄜˋ
词性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英文Golden voice and jade color
年代古代成语
解释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。
出处《尚书大传》第四卷:“千七百七十三诸侯,皆莫不磬折玉音,金声玉色。”
例句宋代·辛弃疾《贺新郎·夷犹未尽知》词:“不遇韩顼九迁官,金声玉色不归家。”
补充纠错
上一个成语:金声玉润
下一个成语:金声玉振
以"金声玉色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 补充纠错
  • 黯然失色黯然:心里不舒服、情绪低落的样子;失色:因惊恐而变以脸色。本指心怀不好,脸色难看。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,远远不如。
  • 黯然无色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,变得暗淡无光。
  • 变脸变色因内心惊、惧、急、怒而改变面色。
  • 变颜变色因内心惊、惧、急、怒而改变面色。
  • 勃然变色勃然:突然地。变色:变了脸色。突然生气,变了脸色。
  • 不动声色声:言谈;色:脸色。在紧急情况下,说话、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。形容非常镇静。
  • 不露神色内心活动不在脸上流露,以防别人察觉。
  • 不露声色声:说话的声音;色:脸上的表情。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。
  • 不露形色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。
  • 菜蔬之色比喻人们在饥荒年景度日所显现的营养不良的脸色。
  • 察言观色察:详审。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。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。
  • 察颜观色观察别人的脸色,以揣摩其心意。
  • 谄词令色说奉承人家的话,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。
  • 沉湎酒色沉湎:沉迷。沉溺于酒和女人中间。形容对于美酒和女色过于放纵,毫无节制。
  • 承颜候色看人脸色行事,不敢有不同意见。
  • 逞妍斗色形容花儿盛开,竞相逞美。
  • 齿牙春色形容爽朗地大笑。
  • 怛然失色怛:畏惧,恐惧。指因害怕而变脸色。
  • 大惊失色非常害怕,脸色都变了。
  • 大有起色明显地出现好转的样子(多指焕散的工作或觉重的疾病)。
  • 箪豆见色比喻计较小利。
  • 当行本色当行:内行。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。后亦指精通本行,而且成绩特别突出。
  • 当行出色指做本行本业的事,成绩特别显著。
  • 得意之色得意:称心如意。因非常称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。
  • 顿足失色顿足:跺脚。失色:因惊恐而变以脸色。形容十分惊慌。
  • 恶言厉色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。
  • 忿然作色由于愤怒而变了脸色。
  • 怫然作色怫然:愤怒的样子。脸上现出愤怒之色。
  • 狗马声色良犬、骏马、音乐、女色。泛指养狗、骑马、听歌、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。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。
  • 鹄形菜色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。
  • 观貌察色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。
  • 观形察色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。同“观貌察色”。
  • 毫无逊色表示比得上,丝毫不差。
  • 和容悦色形容和善可亲。同“和颜悦色”。
  • 和颜说色形容和善可亲。同“和颜悦色”。
  • 和颜悦色颜:面容;悦:愉快;色:脸色。脸色和霭喜悦。形容和善可亲。
  • 湖光山色湖的风光,山的景色。指有水有山,风景秀丽。
  • 还年驻色恢复年轻,永葆青春。
  • 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、神色都描绘出来了。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。
  • 疾声厉色疾:急速。说话急躁,脸色严厉。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
  • 疾言倨色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同“疾言遽色”。
  • 疾言遽色疾:快,急速;遽:仓猝,急。言语神色粗暴急躁。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
  • 疾言厉色疾:急速。说话急躁,脸色严厉。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
  • 疾言怒色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同“疾言厉色”。
  • 假人辞色指好言好语、和颜悦色地待人。
  • 假以辞色指好言好语、和颜悦色地对待。
  • 鉴毛辨色根据对方的脸色、表情行事。同“鉴貌辨色”。
  • 鉴貌辨色鉴:查看;色:指脸色。根据对方的脸色、表情行事。
  • 江天一色形容江面宽阔,水天相接。
  • 见貌辨色根据对方的脸色、表情行事。
  • 金声玉色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。
  • 惊愕失色失色: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。惊恐得改变了神色。形容十分吃惊。
  • 惊慌失色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。
  • 惊惶失色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。
  • 惊恐失色害怕得脸都变了色。
  • 静言令色静:安静;令:和善。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。
  • 倦尾赤色比喻困苦之极。
  • 脸无人色形容极端恐惧。
  • 了无惧色惧:害怕;色:神色。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。
  • 满脸春色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。
  • 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。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  • 面不改色脸色不变。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。
  • 民有菜色菜色:饥饿的脸色。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。
  • 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。形容惊恐之极。
  • 面无惭色惭:羞愧。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。
  • 面无人色脸色没有一点血色。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。
  • 面有菜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。
  • 面有难色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。
  • 目迷五色五色:各种颜色。形容颜色既多又杂,因而看不清。比喻事物措综复杂,不易分辨清楚。
  • 奴颜婢色犹言奴颜婢睐。形容低声下气,谄媚奉承的嘴脸。
  • 怒形于色形:显露;色:脸色。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。
  •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,不分上下。
  • 千里餽粮,士有饥色指远粮不解近饥。
  • 巧立名色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。同“巧立名目”。
  • 巧言令色巧言:花言巧语;令色:讨好的表情。形容花言巧语,虚伪讨好。
  • 情见于色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。
  • 裘马声色衣轻裘,乘肥马,醉心歌舞,迷恋女色。谓贪图享受,生活糜烂。
  • 清一色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。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。
  • 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,山上景物明净。形容山水景色秀丽。
  • 十光五色形容景象纷繁,色彩绚丽。
  • 室怒市色室:家;市:指在外面;色:脸色。指在家里受气,到外边迁怒于人。
  • 水光山色泛指山水景色。
  • 水天一色水光与天色相浑。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。
  • 贪财好色贪图私利,喜好女色。
  • 贪声逐色贪爱歌舞,追求女色。形容生活放荡。
  • 天香国色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,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。
  • 天姿国色天姿:天生的姿色;国色:女子美色冠绝全国。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。
  • 危言正色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。
  • 无声无色没有声音和色彩。形容平淡不动人。
  • 无颜落色失色,面无人色。
  •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,花样繁多。
  • 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。引伸为各色各样。
  • 喜见于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。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。同“喜形于色”。
  • 喜怒不形于色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。指人沉着而有涵养,感情不外露。
  • 喜行于色高兴显现在脸上。
  • 喜形于色形:表现;色:脸色。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。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。
  • 下气怡色形容气色和悦,态度恭顺。同“下气怡声”。
  • 仙姿玉色形容女子姿态容貌极美。
  • 贤贤易色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,不重容貌。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,不看重女色。
  • 相顾失色顾:看;失色:因惊恐而变了脸色。你看我,我看你,吓得脸色都变了。
  • 相形失色失色:失去光彩。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,显得大大不如。
  • 形形色色形形:原指生出这种形体;色色:原指生出这种颜色。指各式各样,种类很多。
  • 盱衡厉色盱衡:举眉扬目;厉:严厉;色:面色。横眉怒目,面色严厉。
  • 一路货色一路:同一类;货色:货物。比喻同一类丑货。
  • 怡颜悦色犹和颜悦色。
  • 义形于色形:表现;色:面容。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。
  • 英雄本色英雄:杰出的人才。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。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、举动。
  • 忧形于色形:表现。忧虑的心情在脸上表现出来。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忧虑。
  • 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。
  • 乍毛变色形容因惊恐而毛发竖立,面色失常。
  • 正容亢色谓神色严肃。
  • 正言厉色正:严正;厉:严厉,严肃;色:脸色。形容板着脸,神情非常严厉。
  • 正颜厉色颜:面容。形容板着脸,神情非常严厉。
  • 直言正色谓言语正直,仪容严肃。
  • 钟鼓之色指欢欣喜乐的面色,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。
以"金声玉色"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逆接) 补充纠错
  • 金榜题名金榜: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;题名:写上名字。指科举得中。
  • 金壶墨汁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。
  • 金榜挂名指科举得中。同“金榜题名”。
  • 金碧辉煌碧:翠绿色。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,光彩夺目。
  • 金碧辉映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,光彩夺目。同“金碧辉煌”。
  • 金碧荧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,光彩夺目。同“金碧辉煌”。
  • 金篦刮目比喻翻然醒悟。
  • 金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。
  • 金镳玉络指施于马匹的华美御具。也比喻爵禄。同“金镳玉辔”。
  • 金镳玉辔①指施于马匹的华美御具。②比喻爵禄。
  • 金波玉液比喻美酒。
  • 金钗换酒形容贫穷潦倒,落魄失意。
  • 金钗十二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。后指人姬妾多。
  • 金钗细合金钗和钿合。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。
  •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。比喻用计脱身,使人不能及时发觉。
  • 金城千里指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,险固可靠。
  • 金城石室比喻险固的城池。
  • 金城汤池城、池:城墙和护城河;汤:热水。金属的城墙,滚水的护城河。比喻坚固无比、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。
  • 金翅擘海金翅:佛经中所说鸟名;擘: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。比喻文辞笔力雄壮。
  • 金丹换骨比喻诗人创作进入了造诣极深的顿悟境界。
  • 金貂换酒金貂:汉以后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。取下金冠换美酒。形容不拘礼法,恣情纵酒。
  • 金貂取酒取下金冠换美酒。形容不拘礼法,恣情纵酒。同“金貂换酒”。
  • 金貂贳酒取下金冠换美酒。形容不拘礼法,恣情纵酒。同“金貂换酒”。
  • 金断觿决如同金属的刀斧砍物,骨制成的锥子解结。形容决断迅速。
  • 金风送爽金风:指秋天的风。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,秋为金。秋风带来了凉意。
  • 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。
  • 金刚努目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
  • 金刚怒目怒目:睁大眼睛,眼珠突出。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
  • 金刚眼睛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。
  • 金戈铁甲比喻战争。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。同“金戈铁马”。
  •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,马配备了铁甲。比喻战争。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。
  • 金戈铁骑比喻战争。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。同“金戈铁马”。
  • 金谷酒数金谷:园名,晋代石崇建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。罚酒三斗的隐语。旧时泛指宴饮时罚酒的斗数。
  • 金鼓连天金鼓:古时作战,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,击鼓表示前进,鸣金表示后退;连天:响彻云霄。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。
  • 金鼓齐鸣金鼓:指金钲和战鼓。金钲战鼓一齐响起。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。
  • 金鼓喧阗金鼓:金钲和鼓。喧阗:声音大。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。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
  • 金光盖地比喻钱神的本领高强。
  • 金龟换酒金龟:袋名,唐代官员的一种佩饰。解下金龟换美酒。形容为人豁达,恣情纵酒。
  • 金闺国士指朝廷的杰出才士。
  • 金闺玉堂指朝廷官宦。
  • 金辉玉洁形容文辞斑斓简洁。
  • 金鸡独立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。后也指用一足站立。
  • 金鸡消息金鸡:古时大赦时,所举行的一种仪式,即竖长杆,顶立金鸡,然后集中罪犯,击鼓,宣读赦令。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。
  • 金枷玉锁枷:套在脖子上的刑具;锁: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。比喻儿女既是父母的宝贝,又是负担和包袱。
  • 金浆玉醴浆:酒;醴:甜酒。原指仙药,后指美酒佳酿。
  • 金浆玉液道教说是一种用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药。也指美酒。
  • 金尽裘敝皮袍破了,钱用完了。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。
  • 金尽裘弊皮袍破了,钱用完了。比喻境况困难。
  • 金精玉液旧指一种仙药。也指珍贵的饮料。
  • 金科玉律科:旧指法律条文;律:规章,法则。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。现比喻必须遵守、不能变更的信条。
  • 金科玉臬臬,标准,法式。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。现比喻必须遵守、不能变更的信条。同“金科玉律”。
  • 金科玉条科、条:法律条文。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。后指不能更改、必须遵守的信条。
  • 金口木舌以木为舌的铜铃,即木铎,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。指宣扬教化的人。
  • 金口玉牙金、玉:比喻珍贵。指皇帝是金口玉牙,说什么是什么,不能更改。现比喻说一不二。
  • 金口玉言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。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(用在讽刺)。
  • 金口玉音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。后泛指说话正确,不能改变。
  • 金口御言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。后泛指说话正确,不能改变。同“金口玉音”。
  • 金匮石室匮:柜子。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。
  • 金兰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。
  • 金兰之契金:比喻坚;兰:比喻香;契:投合。指交情投合的朋友。
  • 金兰之友指亲密的朋友。
  • 金马玉堂金马:汉代的金马门,是学士待诏的地方;玉堂:玉堂殿,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。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。
  • 金门绣户指富贵人家。
  • 金迷纸碎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。
  • 金迷纸醉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。
  • 金瓯无缺金瓯:盛酒器,比喻国土。金瓯没有残缺。比喻国土完整。
  • 金瓶落井金瓶掉落井底。比喻一去再无音讯。
  • 金人缄口金人:铜制的人。缄口:封嘴,指缄默不言。铜人闭口不讲话。形容言词谨慎。亦作“金人三缄”。
  • 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。
  • 金人之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。
  • 金人之箴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。
  • 金舌弊口金舌:用金子做舌头;弊:破。用金做的舌头,说破了嘴。比喻说话很多,枉费口舌。
  • 金舌蔽口比喻闭口不说话。
  • 金声玉服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。同“金声玉色”。
  • 金声玉润金:指钟;玉:指磬。比喻文章气韵优美。
  • 金声玉色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。
  • 金声玉振以钟发声,以磬收韵,奏乐从始至终。比喻音韵响亮、和谐。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,才学精到。
  • 金声掷地指掷地作金石之声。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。
  • 金石不渝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。形容坚守盟约、节操等。
  • 金石交情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。同“金石之交”。
  • 金石可开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,力量无穷。同“金石为开”。
  • 金石良言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。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。
  • 金石丝竹金:指金属制的乐器;石:指石制的磬;丝:指弦类乐器;竹:指管类乐器。泛指各种乐器。也形容各种声音。
  • 金石为开金石:金属和石头,比喻最坚硬的东西。连金石都被打开了。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,力量无穷。
  • 金石之策形容如同金、石一般经久而稳定的策略。
  • 金石之功金:指钟鼎类。石:指碑碣类。刻在钟鼎碑碣之上,永不磨灭的功勋。
  • 金石之计比喻最安全的计策。
  • 金石之坚象金属和石头那样坚硬。形容极为坚硬或强固。
  • 金石之交交:交情。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。
  • 金石之言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。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。
  • 金石至交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。同“金石之交”。
  • 金玉良缘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。后泛指美好的姻缘。
  • 金玉满堂堂:高大的厅堂。金玉财宝满堂。形容财富极多。也形容学识丰富。
  • 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金玉:比喻华美;败絮:烂棉花。外面象金象玉,里面却是破棉絮。比喻外表很华美,而里面一团糟。
  • 金玉其质质:本质,品质。指人的品质高洁。
  • 金玉之言金玉:黄金和美玉。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。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。
  • 金章玉句指华丽的诗文。
  • 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,古丞相所用。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。
  • 金昭玉粹指如金玉之明美。
  • 金针度人金针:比喻秘法,诀窍;度:通“渡”,越过,引伸为传授。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。
  • 金针见血犹言一针见血。比喻说话简短,切中要害。
  • 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。后多指皇族子孙。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。
  • 金鳷擘海比喻诗文雄健有力,精深透彻。
  • 金紫银青金紫:金印章,紫绶带。银青:银印章,青绶带。指高官配带的印绶。借指达官显贵。
  • 金字招牌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。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。也比喻名誉好。
  • 金台市骏犹言千金市骨。指不惜以高价买养骏马。比喻延揽贤才十分诚恳。
  • 金汤之固像金城汤池那样牢不可破。
  • 金淘沙拣从沙里淘拣金子。比喻写作时琢词炼句。
  • 金题玉躞金题:用泥金书写的题签;玉躞:系缚书卷的玉别子(又称“插签”)。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。
  • 金童玉女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。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。
  • 金屋藏娇娇: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。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,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。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。也指取妾。
  • 金屋娇娘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。
  • 金屋之选指被贵人选为妻室。
  • 金屋贮娇金屋:华丽的房屋;娇:阿娇,汉武帝刘彻姑母的长女,借指美丽的女子。指娶妻或纳妾。
  • 金无足赤足赤:成色十足的金子。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。
  • 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足赤:足金,纯金。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。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。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。
  • 金吾不禁金吾: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。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,终夜观灯,地方官取消夜禁。后也泛指没有夜禁,通宵出入无阻。
  • 金相玉式同“金相玉质”。
  • 金相玉映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。也形容人相貌端美。同“金相玉质”。
  • 金相玉振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。也形容人相貌端美。同“金相玉质”。
  • 金相玉质金、玉:比喻美好;相:外貌;质:本质。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。也形容人相貌端美。
  • 金镶玉裹比喻荣华的生活。
  • 金印紫绶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。古代相国、丞相、太尉、大司空、太傅、太师、太保、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。后代指高官显爵。
  • 金友玉昆友、昆:指兄弟。对他人兄弟的美称。
  • 金玉锦绣指精美珍贵的东西。也比喻巧妙的计策。
  • 金玉良言金玉:黄金和美玉。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。
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