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询

太岁头上动土

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
Earth breaking on Taisui's head
“太岁头上动土”的成语拼音为: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,注音:ㄊㄞˋ ㄙㄨㄟˋ ㄊㄡˊ ㄕㄤˋ ㄉㄨㄥˋ ㄊㄨˇ,词性:偏正式;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疑问句,年代:古代成语,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难岁篇》:“移徒法日:‘徒抵太岁凶,伏太岁亦凶’。”,基本解释: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。,例句:清代·郑板桥《秋思》:“太岁头上动土,满地杨花砸脸。”
拼音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
注音ㄊㄞˋ ㄙㄨㄟˋ ㄊㄡˊ ㄕㄤˋ ㄉㄨㄥˋ ㄊㄨˇ
词性偏正式;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疑问句
英文Earth breaking on Taisui's head
年代古代成语
解释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。
出处汉·王充《论衡·难岁篇》:“移徒法日:‘徒抵太岁凶,伏太岁亦凶’。”
例句清代·郑板桥《秋思》:“太岁头上动土,满地杨花砸脸。”
补充纠错
上一个成语:太上忘情
下一个成语:汰劣留良
以"太岁头上动土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 补充纠错
  • 半截入土截:段。半段身子埋入土内。比喻人在世不久了。
  • 本乡本土指本地,家乡。
  • 不便水土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。同“不服水土”。
  • 不服水土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。
  • 不习地土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。
  • 不习水土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。
  • 不習水土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、饮食等。
  • 赐茅授土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。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,分封诸侯时,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,如东方青土,南方赤土等,并包以白茅,使归以立社。
  • 分茅赐土指分封侯位和土地。
  • 分茅列土指分封侯位和土地。
  • 分茅裂土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  • 分茅锡土指分封侯位和土地。
  • 分茅胙土指分封侯位和土地。
  • 皇天后土皇天:古代称天;后土:古代称地。指天地。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,主宰万物。
  • 挥金如土挥:散。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。形容极端挥霍浪费。
  • 开疆辟土开:开拓;疆:边疆;辟:开辟;土:国土。开拓疆域,扩展领土。
  • 开疆拓土开拓疆域,扩展领土。
  • 开疆展土开拓疆域,扩展领土。同“开疆拓土”。
  • 离乡背土离开家乡到外地。同“离乡别土”。
  • 离乡别土离开家乡到外地。同“离乡背井”。
  • 面如灰土脸色如泥土一样。形容极端恐惧。亦形容病态。
  • 面色如土形容惊恐之极。同“面如土色”。
  • 普天率土普天:整个天下;率土:指四海之内。指全中国或全世界。
  • 溥天率土指整个天下、四海之内。
  • 寝苫枕土睡在草荐上,头枕着土块。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。同“寝苫枕块”。
  • 软红香土形容都市的繁华。
  • 食毛践土毛:指地面所生之谷物;贱:踩。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。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。
  • 视如粪土看得如同秽土那样下贱。比喻极端蔑视。
  • 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。
  • 西方净土佛教语。西方之极乐世界,即佛国。
  • 析珪胙土谓封爵分土。
  • 朽木粪土朽木:烂木头;粪土:脏土臭泥。比喻不堪造就、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。
  • 一片焦土形容遭遇火灾(或战火),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。
  • 一抔黄土一抔:一捧。一捧黄土。借指坟墓。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、渺小的反动势力。
  • 一掊土抔:用手捧东西。一捧黄土。指坟墓。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、渺小的反动势力。
  • 瘴乡恶土瘴:瘴气。指瘴气、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。
以"太岁头上动土"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逆接) 补充纠错
  • 太阿倒持倒拿着剑,把剑柄给别人。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,自己反受其害。
  • 太仓稊米太仓: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。比喻非常渺小。
  • 太仓一粟太仓: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。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。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。
  • 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太公:指周初的吕尚,即姜子牙。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。
  • 太平盛世安定、兴盛的时代。
  • 太平无事指时世安宁和平,也指生活清静无忧。
  • 太平无象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。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。
  • 太丘道广太丘:东汉陈寔,曾为太丘长,世称陈太丘。指交游甚广。
  • 太山北斗太山为五岳之首,北斗为众星所拱,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。
  • 太上忘情太上:指圣人。圣人不为情感所动。
  • 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。
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