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询
蹋顿蹋顿的意思蹋顿怎么读
“蹋顿”词语拼音为:tà dùn,注音:ㄊㄚˋ ㄉㄨㄣˋ,首字母:td,“蹋顿”的词性为:动词,近义词:跋扈,横行,胡作非为,横冲直撞,为非作歹,横行霸道,猖狂妄为 ,反义词:谦逊,谨慎,克制,收敛,拘谨 ,基本解释:1.本为辽西乌桓首领名『献帝时,丘力居死,从子蹋顿有武略,代立为王◇为曹操击败于柳城,斩之。见《后汉书.乌桓传》◇亦借指异族首领。 2.犹跌倒。
拼音 tà dùn注音 ㄊㄚˋ ㄉㄨㄣˋ
首字母 tdr词性 动词
近义词跋扈,横行,胡作非为,横冲直撞,为非作歹,横行霸道,猖狂妄为
反义词谦逊,谨慎,克制,收敛,拘谨
基本解释1.本为辽西乌桓首领名『献帝时,丘力居死,从子蹋顿有武略,代立为王◇为曹操击败于柳城,斩之。见《后汉书.乌桓传》◇亦借指异族首领。 2.犹跌倒。
补充纠错
上一个词语:蹋鸱巾
下一个词语:蹋衍
蹋顿” 网络解释补充纠错

蹋顿(?-207年),东汉末年辽西乌桓(亦称乌丸)的首领,乌桓大人丘力居的从子,总摄三王部。骁勇善战,才略过人,史称:“蹋顿又骁武,边长老皆比之冒顿,恃其阻远,敢受亡命,以雄百蛮。”

在袁绍与公孙瓒相争之际,蹋顿曾出兵协助袁绍,击破公孙瓒。袁绍因此假传朝廷诏命,赐予蹋顿及三王难楼、苏仆延、乌延等人单于称号及印绶。后来,难楼、苏仆延率其部众奉立楼班为单于,蹋顿于是退位为王。袁绍死后,继承人袁尚被曹操打败,转而求助蹋顿,当时幽州、冀州官吏百姓奔逃到乌桓有十万多户,袁尚企图凭著这些兵力及人力,夺回河北。东汉建安十二年(207年),曹操亲自出征乌桓。八月,在柳城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、袁氏的军队,蹋顿在此战中被曹操的先锋张辽临阵斩杀。

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